美国银行最新出炉的报告犹如一面明镜,映照出航运业的波折。自今年三月起,港口拥堵的阴霾愈演愈烈,致使集装箱船舶供应锐减逾百分之二。在这场拥堵风暴中,新加坡、迪拜和地中海地区尤为严重,宛如拥堵漩涡的中心,而亚洲地区的集装箱供应更是捉襟见肘,供不应求。
报告详尽披露,无数船舶在新加坡港外排起长龙,焦急地等待靠泊,积压的集装箱数量竟高达惊人的四十五万标准箱。这些船舶恐怕要面临长达七天的漫长等待,如同在茫茫大海中漂泊的孤舟。
Linerlytica进一步指出:“严重的拥堵迫使部分班轮公司不得不取消在新加坡港的停靠计划,这无疑给下游港口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它们将不得不肩负起处理额外集装箱量的重任。”
上海和青岛等港口也未能幸免,集装箱船排队等泊的现象屡见不鲜。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上海港的船舶等待时间已攀升至近三年来的峰值,繁忙程度可见一斑。
集装箱预订平台Freightos的研究主管Judah Levine深入剖析道:“船期延误和航班取消是导致中国部分港口出现空箱短缺和船舶拥堵的罪魁祸首之一,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同样面临着拥堵的困扰。”
据悉,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在Linerlytica发布的当今最拥堵集装箱港口榜单中赫然位列第八,其拥堵程度可见一斑。
Sea-Intelligence的分析师在其最新的周报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亚洲港口拥堵和需求激增如同双重夹击,吞噬着市场上本已稀缺的运力。承运商取消航班并非出于限制运力的考虑,而是因为在船舶陷入拥堵的泥潭时,他们已无多余船只来维持每周的服务。”
此外,汇丰银行也在其报告中揭示了港口拥堵的恶果:“货物运输效率因拥堵而大打折扣,为了确保航班的准班率,部分承运商不得不选择跳港,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本就紧张的运力局面。”
自去年十一月以来,红海地区的冲突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全球航运业的千层浪花。船舶航行计划被迫调整,不仅影响了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港口,更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冲突持续的背景下,航运业未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愈发显得扑朔迷离。